C公共信息

CA综合信息

CB综合文摘

CC武汉信息

CD湖北信息

CE华中大信息

 

| 站起来1953 | 抗争1937 | 陆权1875 | 中美关系 | 中美2035框架 | 中美战略博弈 | 中美互锁 | 中美关系走向 | 东南亚合作 | 东亚务实合作 | 中日韩合作 | 两岸关系发展 | 全球政治经济背景 | 南海开发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彭晓光 | 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2020-03-25)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1929,2008;2012写,2020年摘)

 

基于1937-1953年军事史数据,中国通过全民战争体系构建+战略纵深运用+国际阵营重组,形成抵御外侮的完整解决方案。以下分阶段解析关键措施及量化效果:


一、抗日战争:全民战争体系奠基(1937-1945)

1. 军事双轨协同机制

战场类型 承担力量 歼敌占比 典型战例(数据)
正面战场 国军主力(最高500万) 35% 武汉会战毙伤日军4万(自身25万伤亡)
敌后战场 中共武装(发展至132万) 65% 百团大战摧毁据点293个,缴炮53门

协同增效
1940年八路军在正太铁路破袭战切断日军补给,使华北日军机动能力下降40%,直接支援正面战场

2. 经济自给与后勤革命

3. 国际战略空间拓展


二、解放战争:统一指挥权夺取(1945-1949)

1. 装备升级与火力质变

武器来源 数量 转化战力效果
关东军遗留 坦克600辆+火炮1.2万门 东北野战军炮兵连增长800%
战场缴获 机枪27万挺+榴弹炮1100门 淮海战役火力密度超国军1.8倍

2. 大兵团作战体系成熟

3. 反制外部干预策略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