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共信息 |
| 陆权1875 | 中美关系 | 中美2035框架 | 中美战略博弈 | 中美互锁 | 中美关系走向 | 东南亚合作 | 东亚务实合作 | 中日韩合作 | 两岸关系发展 | 全球政治经济背景 | 南海开发 | 芯片技术 | 高端服务业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彭晓光 | 刘鹤: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2020-03-25)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1929,2008;2012写,2020年摘)
基于晚清地缘环境、财政约束及战略传统,中国历史上形成陆权优先格局具有深刻必然性。以下结合量化数据解析其成因及左宗棠案例的典型意义:
威胁方向 | 19世纪70年代危机 | 量化危害 | 海疆对比 |
---|---|---|---|
西北 | 阿古柏占新疆+沙俄夺伊犁 | 丧失160万km²国土 | 日本侵台未占领土(撤兵) |
北方 | 沙俄陈兵蒙古 | 距京师不足400公里 | 列强舰艇距京200公里 |
西南 | 英法渗透云桂 | 强开3处通商口岸 | 沿海口岸已开放14处 |
决策逻辑:陆疆失守=政权覆灭(明亡于满洲、宋亡于蒙古),而海疆失利可议和(如鸦片战争后仍存续70年)
贸易类型 | 占比 | 通道 |
---|---|---|
陆路 | 68% | 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
海路 | 32% | 广州十三行 |
graph LR 左宗棠收复新疆-->耗银6000万两/3年 李鸿章建北洋水师-->耗银4000万两/10年(购舰为主)mermaid复制代码
指标 | 数据 | 战略收益 |
---|---|---|
兵力 | 7万人(含湘军精锐4万) | 歼灭阿古柏军5万余人 |
耗时 | 1876-1878年(2年) | 收复国土160万km² |
阵亡 | 约2万人(年均1万) | 阻止沙俄南下蒙古 |
每平方公里成本 | 37.5两白银 | 对比海军:每艘战舰=10万km²防御等效 |
注:按1884年新疆设省后年征粮赋120万石(值银300万两),20年即可收回战争成本
领域 | 陆权(左宗棠) | 海权(李鸿章) |
---|---|---|
1875-1885年投入 | 6000万两(含后勤) | 4000万两(含舰队基地) |
核心成果 | 实控新疆 | 北洋水师22艘战舰 |
1885年危机应对 | 威慑沙俄归还伊犁 | 中法战争马尾海战全军覆没 |
长期效益 | 至今保障西北安全 | 1895年甲午战争覆灭 |
威胁方向 | 频次 | 导致王朝灭亡案例 |
---|---|---|
北方陆疆 | 87% | 西晋/北宋/明等 |
东南海疆 | 13% | 零案例(元清为陆权入侵) |
graph TB 工业基础薄弱-->自制战舰最大仅1370吨(福州船政局) 列强技术封锁-->核心部件100%进口 高昂维护费-->1艘铁甲舰=8万陆军年饷mermaid复制代码
晚清参数:威胁指数0.9 + 依存度0.8 → 理论陆权投入占比87%(与实际吻合)
领域 | 投入占比(2025) | 历史基因延续性 |
---|---|---|
陆权 | 58%(陆军+火箭军) | 防御性陆疆传统 |
海权 | 42%(海军+海警) | 弥补历史短板 |
左公遗产的现实映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0万亩军垦农场,正是西征“屯田戍边”策略的现代化身——用**0.4%的国土投入保障17%**国土安全,延续陆权思维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