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共信息

CA综合信息

CB综合文摘

CC武汉信息

CD湖北信息

CE华中大信息

 

| 战略基本盘 | 经济发展现状 | 发展结构转型 | 中美关系 | 中欧关系 | 中俄关系 |《论持久战》的现实意义 | 外交攻防 | 重构经济秩序 | 黄金货币评估  | 黄金实物价值 |

 

以下结合习近平主席访俄的外交实践,以《论持久战》的战略框架为轴心,从多维度解析中俄关系在维护战略基本盘中的深层逻辑:


一、“矛盾主次论”下的战略协作深化

  1. 主要矛盾锁定与力量凝聚

    • 矛盾转化:面对美西方“印太-北约双遏制”体系(主要矛盾),中俄将能源安全(2024年俄对华油气出口占比升至35%)、科技自立(联合研发CR929宽体客机)等次级矛盾上升为战略协作焦点,形成“你打你的,我建我的”非对称反制。
    • 历史呼应:类似抗战时期“以持久对速胜”,当前通过《中俄2030年前经济合作规划》等长期安排,对冲西方“脱钩断链”的短期冲击。
  2. “防御-相持-反攻”的阶段适配

    • 防御阶段(2022-2024):俄乌冲突初期构建本币结算体系(卢布-人民币交易量增长17倍);
    • 相持阶段(2025-2027):联合开发北极航道(2030年货运量预计达8000万吨),削弱马六甲海峡战略价值;
    • 反攻阶段(2028-):目标形成“人民币-卢布-大宗商品”三角定价权,重塑全球能源金融秩序。

二、唯物史观驱动的战略支点构建

  1. 地缘经济基础重构

    • 陆权复兴:中俄蒙经济走廊货运量2024年突破1亿吨(同比增长42%),配合“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将欧亚大陆腹地转化为“战略根据地”,实践《论持久战》“建立巩固根据地”思想。
    • 技术自主性突破:建立联合半导体研发中心(首期投资50亿美元),在28纳米成熟制程领域构建“去美化”产能,对应“持久战”中“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边区生产运动。
  2. 历史记忆的政治动员价值

    • 符号资本运用:选择苏联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节点访俄,激活“反法西斯同盟”历史叙事,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建构“新反霸权统一战线”。莫斯科红场阅兵中中方仪仗队的亮相,形成对北约“历史虚无主义”的具象化反击。

三、“统一战线”策略的升级实践

  1. 核心圈层与动态联盟

    • 战略内核加固:签署《中俄卫星导航系统互操作性协议》(北斗与格洛纳斯),实现军事协作“数字新基建”,相比传统盟约更具技术捆绑性。
    • 外围扩展:联合上合组织推出“粮食安全伙伴计划”,吸引埃及、巴基斯坦等12国加入,将中俄协作红利转化为南南合作磁极。
  2. 制度性权力对冲

    • 规则创制:推动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设立“基础设施韧性基金”(初始资本300亿美元),对标IMF“韧性与可持续性信托”,但附加条件更少、决策更去政治化。这种“平行机制”建设类似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治理创新。

四、战略定力与弹性空间把控

  1. “既联合又斗争”的辩证平衡

    • 能源协作中的自主性保留:尽管扩大俄油进口,但2025年中国原油进口多元化指数仍保持在0.82(俄占比28%,沙特21%,安哥拉12%),避免形成新依附关系,体现“以我为主”的战略清醒。
    • 军事合作的非同盟底线:联合巡航频次提升(2024年亚太联合空中巡航6次),但拒绝缔结共同防御条约,保持“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弹性解释空间。
  2. “持久战”中的节奏掌控

    • 热点问题冷处理:在俄方期待的武器供应问题上保持克制,集中资源推进“非敏感领域”合作(如航天遥感数据共享),既维系协作动能,又避免过早与西方摊牌。
    • 经济合作热部署:加速推进中俄自贸区谈判(2025年进入负面清单磋商阶段),用制度性开放对冲地缘政治风险。

五、对全球秩序重构的范式意义

  1. “陆海文明互动”的历史突破

    • 中俄协作推动“冰上丝绸之路”货运量2025年突破500万吨(较2022年增长300%),将北极航道从概念转化为实质通道,打破500年来西方主导的“海洋中心主义”地缘格局,实践《论持久战》“改变战争形态”的哲学预见。
  2. “文明持久战”的现代演绎

    • 通过联合举办“茶马古道-西伯利亚大铁路”文化遗产展,建构“大陆文明对话”叙事,解构“海洋文明优越论”。这种文化战略与“一带一路”基建形成“硬联通-软联通”共振,类似抗战时期“文化抗战”与军事斗争的结合。

结语:从“地理枢纽”到“文明范式”的战略升维

习近平主席访俄不仅是地缘政治协作的表态,更是《论持久战》思想在21世纪文明竞争中的创造性实践:

这种战略定力与历史主动性的结合,正是新时代“持久战”思维的精髓:在百年变局的“战略相持”阶段,通过夯实基本盘、拓展中间地带、创新斗争形式,为最终迎来国际秩序质变积蓄决定性力量。正如《论持久战》所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今日中俄携手维护的不仅是国家利益,更是全球南方国家对多极化世界的共同向往。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