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共信息 |
| 专项债 | 专项债简述 | 项目建议书 | 可行性研究 | 初步设计 | 施工图设计 | 各阶段特点 |
债市、股市到信贷市场,乃至新金融业态
投资者、民企、金融机构,乃至决策机构,等等,多方陷入困境
"7+4"类机构被划归金融局监管,具体包括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区域性股权市场、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由中央监管部门制定规则,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实施监管。
对"投资公司、开展信用互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场所"这四类机构,强化地方金融监管,提高准入门槛,严格限定经营范围。
从"去杠杆"到"稳杠杆" 中国金融体系这一年(20181229) | 网页链接 | 2019年债券市场不平静 违约金额超1400亿元(20200102) | 网页链接 | 何谓结构性去杠杆?(20180403) | 网页链接 |
信仰破灭之痛:对近期国企美元债违约的思考 | 网页链接 | 优先股与普通股、债券及其他股债混合产品的区别 | (20140721) | 网页链接 | 重债之迷:从金融去杠杆、实体去杠杆到稳杠杆(20180712) | 网页链接 |
| 存款保险制度 | 《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这一限额高于世界多数国家的保障水平,能为我国99.63%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
规模与地位
专项债已成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的重要融资工具,近年来年发行规模超4万亿元,占地方债比重超60%。2023年专项债发行节奏前移,重点支持交通、市政、新基建等领域。
现存问题
"负面清单"管理(堵漏洞)
"正面清单"扩容(开前门)
资本金比例提升
短期效果(1-2年)
中长期影响(3-5年)
执行层面风险
应对策略
结论
此次政策调整标志着专项债管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通过"负面清单"防守财政安全底线,"正面清单"进攻经济发展前沿,资本金比例提升则强化杠杆支点作用。未来需重点关注政策执行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确保改革红利切实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