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世代 | Z世代_百度百科 | 小镇青年 | Z 世代是什么意思? | 50代 | 60代 | 70代 | 80代 | 90代 | 个人时代记忆 |
关于Z世代,雇主需要知道什么 | 网页链接 | 俞敏洪:我理解的Z世代(2022-04-11)
"90后"长大了(2020-06-29) 百度发布《90后洞察报告》 大数据解读撕下标签的90后(09-03)
"90后"不是一代人,而是一种价值观(2018/8/21)
00后(指出生于2000年代的一代人)是21世纪的第一代,成长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互联网全面普及、全球化深入渗透的时代。他们是真正的“数字原住民”,见证了从功能机到智能终端、从传统社会到虚拟社交的颠覆性变革。以下是00后的主要时代特征与集体记忆:
一、科技与生活:数字原住民的崛起
-
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渗透
- 童年与智能手机绑定:微信、抖音、快手伴随成长,刷短视频成为本能。
- 支付革命:支付宝、微信支付取代现金,红包从纸质变电子。
- 外卖与网购:美团、饿了么解决三餐,淘宝双十一成为“剁手节”。
-
娱乐方式虚拟化
- 手游时代:《王者荣耀》《原神》《和平精英》占据课余时间,电竞职业化。
- 二次元文化主流化:B站追番、漫展打卡、COSPLAY破圈,“纸片人”成精神寄托。
- 直播与网红经济:李佳琦“买它”洗脑,虚拟主播(如A-SOUL)挑战真人偶像。
二、经济与社会:繁荣与压力并存
-
物质丰裕与消费升级
- 家庭条件普遍改善:出国旅游、兴趣班(编程、马术)成为童年标配。
- 国潮崛起:李宁、故宫文创、汉服文化重塑民族自信。
- “Z世代”消费观:为兴趣付费(盲盒、潮玩)、为“颜值经济”买单。
-
社会竞争加剧
- 教育内卷化:幼儿园开始“鸡娃”,学区房、奥数竞赛、雅思托福成标配。
- “躺平”与“卷王”之争:面对996、高房价,部分人选择低欲望生活。
- 心理健康关注度提升:抑郁症、焦虑症话题公开化,网络心理咨询兴起。
三、文化与价值观:多元与冲突
-
全球化文化融合
- 美剧、韩流、日漫三足鼎立:《复仇者联盟》《鬼灭之刃》、BLACKPINK粉丝遍全球。
- 网络用语迭代:yyds、绝绝子、emo、蚌埠住了……语言体系快速更替。
-
个体意识觉醒
- 性别议题:LGBTQ+讨论公开化,女性独立意识强化(如“拒绝月经羞耻”)。
- 环保与动保:垃圾分类、拒绝动物皮草、为流浪动物发声。
- 反“爹味”文化:反感说教,追求平等对话(如“你可以教我做事?”表情包)。
四、教育与成长:变革与挑战
-
教育模式转型
- 双减政策冲击:教培行业寒冬,素质教育被推向前台。
- 留学普遍化:低龄留学增多,国际学校成中产家庭选择。
- 知识获取碎片化:B站学习、知乎答疑、小红书攻略替代传统课堂。
-
职业观念重塑
- 新兴职业兴起:自媒体博主、游戏代练、剧本杀编剧成为就业选项。
- “考编热”与“灵活就业”并存:体制内稳定受追捧,同时拥抱自由职业。
五、国家大事与集体记忆
- 北京奥运会(2008):童年记忆中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 新冠疫情(2020-2022):网课时代、健康码、口罩成为青春烙印。
- 脱贫攻坚完成(2021):课堂上的政治考点,对“乡村振兴”的模糊认知。
- 冬奥会与谷爱凌(2022):社交媒体刷屏的“天才少女”,激发爱国与个体成功想象。
六、代际特征
-
矛盾与分裂
- 既渴望独立(“00后整顿职场”),又依赖“啃老”(部分人脱产考公考研)。
- 在“爱国情怀”与“润学”(移民讨论)间摇摆。
-
虚拟与现实的双重身份
- 社交依赖线上:现实社恐、网络社牛,用表情包替代面对面交流。
- 元宇宙原住民:NFT、虚拟偶像、VR游戏重构对“真实”的认知。
-
焦虑与自我治愈
- 内卷压力下催生“佛系”“摆烂”文化,同时为心理疗愈付费(冥想APP、解压玩具)。
- 用“丧”调侃生活,但暗藏奋斗动力(如“985废物”小组的自嘲与互助)。
00后是矛盾的一代:见证国家崛起却直面阶层固化,享受科技红利却承受信息过载,追求个性自由却困于社会规训。他们的记忆是碎片化、快消化的,但也在虚拟与现实交织中探索着属于Z世代的生存哲学。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