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共信息 |
| 2025年及未来世界格局预测 | 美元崩塌 | deepseek破局 | 世界工业能源 | 世界贸易 | 美国战争 | 欧盟发展史 | 近现代中国 | 中国应对策略 | 世界格局重构 | 东南亚之行 | 中国东盟合作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 刘凯:布雷顿森林体系八十年——美元本位及其未来 | 金耀辉:DeepSeek破局,中国式创新如何改变AI未来?(2025-03-30)
彭晓光2010年的文章《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以历史逻辑和地缘政治规律为基础,精准预判了中美博弈的核心矛盾。结合当前全球经济政治走向(如美国对华“对等关税”、科技脱钩、供应链重构等),可对未来格局作出以下预测:
美国战略核心不变:系统性压制中国崛起
美国对华战略已从“接触+遏制”转向“全面竞争”,其核心逻辑仍如彭晓光所言——阻止“头号挑战者”取代其霸权地位。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拜登的“小院高墙”技术封锁、北约亚太化等,本质是升级版的“锁定”策略,旨在削弱中国在产业链(如芯片、新能源)、金融(人民币国际化)、军事(台海、南海)等领域的追赶势头。
博弈领域多维化,技术革命成胜负手
相较于2010年,当前中美博弈更聚焦于科技革命主导权(AI、量子计算、生物技术)、规则制定权(数字贸易、气候标准)、全球叙事权(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美国试图通过“民主科技联盟”(如CHIP4、T12)孤立中国,而中国则以“新型举国体制+市场创新”突破封锁。
“去风险”与全球体系分裂
美国推动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和“价值观供应链”将加速全球经济阵营化,形成**“中美双核+区域板块”结构**:
经济实力对比逆转(2025-2030关键期)
按购买力平价(PPP),中国经济规模已超美国;按名义GDP,中国有望在2028-2035年间超越美国。这一趋势将触发霸权转移的心理临界点,美国可能加大对华“预防性打击”,包括:
多极化加速,但非均势化
彭晓光提出的“革命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仍是关键,但需针对新形势升级策略:
科技自立:跨越“达尔文之海”
金融防御与突围
地缘破局:以“一带一路”对冲围堵
意识形态叙事重构
彭晓光预言的“中美质变”已进入深水区,但历史不会简单重复。2025年后,世界将呈现“一超(美)一强(中)+多极”的过渡形态,美国霸权衰退但未崩溃,中国崛起但未主导。最终格局取决于谁能率先实现技术革命、避免战略透支。中国若能在自主创新与全球治理间找到平衡点,或可推动世界从“霸权更迭”走向“文明共生”,但这需要超越传统大国博弈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