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战争 | 美元崩塌 | deepseek破局 | 世界工业能源 | 世界贸易 | 俄罗斯战争 |
《走向质变的中美关系》| 刘凯:布雷顿森林体系八十年——美元本位及其未来 | 金耀辉:DeepSeek破局,中国式创新如何改变AI未来?(2025-03-30)
美国自独立以来参与的战争或代理人冲突众多,其动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领土扩张、经济利益、意识形态对抗、国家安全及全球霸权维护等。以下是按时间顺序整理的主要战争和冲突及其主要原因:
一、建国与扩张时期(18世纪末—19世纪)
-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脱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独立。
-
西北印第安战争(1785–1795)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向西扩张领土,与原住民争夺俄亥俄河谷地区控制权。
-
1812年战争(美英战争,1812–1815)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英国强征美国水手、限制贸易,美国试图吞并加拿大。
-
美墨战争(1846–1848)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领土扩张(吞并得克萨斯并争夺加利福尼亚等地区)。
-
南北战争(1861–1865)
- 类型:内部战争
- 原因:南方州脱离联邦,核心矛盾为奴隶制与联邦统一。
二、帝国主义与全球崛起(19世纪末—二战前)
-
美西战争(1898)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支持古巴独立(表面),争夺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波多黎各),扩张太平洋影响力。
-
菲律宾战争(1899–1902)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镇压菲律宾独立运动,巩固殖民统治。
-
香蕉战争(1898–1934)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保护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美国商业利益(如联合果品公司),干预尼加拉瓜、海地等国。
三、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20世纪)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918)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德国无限制潜艇战威胁商船,齐默尔曼电报(德国拉拢墨西哥反美)。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珍珠港事件后对日宣战,纳粹威胁欧洲安全,支援同盟国。
-
朝鲜战争(1950–1953)
- 类型:直接参与(代理人战争色彩)
- 原因: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支持韩国对抗苏联/中国支持的朝鲜。
-
越南战争(1955–1975)
- 类型:直接参与(代理人战争)
- 原因:遏制“多米诺骨牌效应”,阻止北越统一越南。
-
中美洲代理人冲突(1980年代)
- 类型:代理人参与
- 原因:反对左翼政权(如尼加拉瓜桑地诺政府),支持反政府武装(Contras),防止苏联影响力扩张。
-
阿富汗战争(1979–1989,苏联占领期间)
- 类型:代理人参与
- 原因:通过支持圣战者(包括后来的塔利班)削弱苏联。
四、后冷战与反恐时代(1990年至今)
-
海湾战争(1990–1991)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反击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保护中东石油供应与地区盟友。
-
科索沃战争(1999)
- 类型:直接参与(北约主导)
- 原因:阻止塞尔维亚对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维护巴尔干稳定。
-
阿富汗战争(2001–2021)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报复“9·11”事件,推翻塔利班政权,打击基地组织。
-
伊拉克战争(2003–2011)
- 类型:直接参与
- 原因:声称消除萨达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证明不实),推行民主化,地缘战略调整。
-
叙利亚内战(2011年至今)
- 类型:代理人参与
- 原因:支持反对派推翻阿萨德政权,对抗俄罗斯与伊朗影响力。
-
也门内战(2015年至今)
- 类型:代理人参与
- 原因:支持沙特联军打击胡塞武装,遏制伊朗地区影响力。
五、主要动因总结
- 领土扩张与资源争夺(如美墨战争、西进运动)。
- 意识形态对抗(冷战时期的反共主义,如越南、朝鲜战争)。
- 经济利益(香蕉战争、海湾战争的石油利益)。
- 国家安全与反恐(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 全球霸权维护(通过代理人战争遏制对手,如叙利亚、也门)。
这些冲突反映了美国从区域性强国到全球超级大国的演变,其行动常以“推广民主”或“维护国际秩序”为名,但背后交织着现实利益与战略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