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公共信息

CA综合信息

CB综合文摘

CC武汉信息

CD湖北信息

CE华中大信息

 

| A股发展逻辑 | A股10000分析 | 刘纪鹏观点(4000点)| A股历史周期 | A股结构调整 | A股制度应对 | 2025重点关注 | 十五五重点关注 | 近3年市场变化 | 类平准基金 | 投资者个性特质 |

易会满: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 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估值体系(2022-11-21)

 

以下是针对三次牛市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对比分析,结合市场逻辑、政策环境和经济背景的核心差异:


三大牛市预期与现实的对比框架

维度 2005-2007股权分置改革牛市 2015杠杆牛市 2025年起的万点预期(当前)
核心驱动逻辑 制度红利(非流通股解禁) 资金杠杆(配资+两融) 经济转型+制度改革
政策态度 全力支持(改革需要成功) 先默许后暴力去杠杆 审慎推进(防风险优先)
估值起点 PE 15倍→最高55倍 PE 12倍→最高23倍 PE 12倍(2025年8月)
企业盈利支撑 真实增长(年化ROE>15%) 虚构重组概念为主 需新兴产业真实盈利提升
外资参与度 几乎为零(QFII刚起步) 北向资金占比<2% 北向资金占比约8.5%
退出机制 无实质退市 退市率0.1% 注册制下退市率0.9%(2023)
最终结果 6124点(预期兑现但泡沫化) 5178点后股灾(预期夭折) 待验证(需跨越三大障碍)

逻辑一致性与矛盾点深度解析

1. 2005-2007牛市:预期与现实的逻辑统一性

2. 2015牛市:预期与现实的根本冲突

3. 2025年起的万点预期:新约束条件下的博弈


历史经验对当前预期的关键启示

  1. 政策市本质未变,但干预方式进化

    • 2007年:行政手段直接调印花税
    • 2015年:中证金暴力救市
    • 2023年:通过科创板/北交所引导结构性牛市
  2. 杠杆周期的教训

    • 2015年场外配资规模达正规融资的3倍,当前两融余额仅占市值2.1%(2015年峰值4.7%),监管对杠杆敏感度极高
  3. 估值锚定物改变

    • 2007年看PB(银行地产主导),2025年看PS(科技主导)——宁德时代研发投入超民生银行昭示估值逻辑巨变

结论:当前路径的可行性与风险阈值

时间窗口判断
在无重大外部冲击前提下,2030-2035年是概率峰值区间(对应GDP 150万亿+新兴产业占比30%+退市率3%)。但若台海等地缘风险爆发,万点预期将无限期推迟。投资者需重点跟踪2024-2026年三个信号:半导体自给率能否突破35%退市新规年执行数>100家养老金持股占比>15%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