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公共图书 |
BA公共电子书 |
BB公共音频 |
BC公共视频 |
|
|
|
| 轴心时代 | 新轴心时代 | 中华民族 | 中华文化 | 老钱文化 | 毛泽东社会重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五族共和_百度百科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_百度百科 |
六大古都都有哪些文化特色?(2017年08月04日)辛亥革命:"五族共和"如何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2024-09-25) "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20160921)
《全球通史》作者讲述为何要研究历史(20180130) 人类"轴心时代"的思想光芒(20170331)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何看待"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网页链接 | 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网页链接 |
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核心要点
- 时间范围: 大约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以公元前500年前后为高峰。这是一个跨越数百年但具有高度精神同步性的时期。
- 地理范围: 旧世界(欧亚大陆)的几个主要文明中心几乎同时(在历史长河的尺度上)发生了类似的突破。
- 核心现象: 这些不同文明中涌现出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先知和精神导师。
- 突破的本质: 这是人类精神或意识的一次根本性跃迁,其核心在于:
- 对终极问题的追问: 思想家们开始超越神话和原始宗教,对存在的本质、生命的意义、道德的根基、宇宙的秩序、人与神/超越者的关系等终极问题进行深刻的、理性的或超越理性的反思。
- 个体意识的觉醒: 个体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独立存在的价值和责任,不再完全依附于部族或传统。
- 超越维度的发现: 普遍出现了一种对“超越性”(Transcendence)的体认或追求,即认识到存在一个超越于物质世界和感官经验的、更高的实在或原则(如“道”、“梵”、“逻各斯”、“上帝”、“涅槃”等)。
- 伦理体系的奠基: 基于对终极问题和超越维度的思考,建立了影响深远的道德伦理体系(如儒家的“仁”、道家的“无为”、印度的“达摩”、希腊的“德性”、犹太教的“律法”、佛教的“慈悲”等)。
- 批判与反思精神: 对传统习俗、社会制度、既有权威和信仰体系进行批判性审视。
- 深远影响: 轴心时代思想家们提出的问题、确立的原则、开创的范式,奠定了各自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未来两千多年精神发展的基础。后世的思想、宗教、哲学、文化、政治制度等,都不断地在回应、阐释、发展或批判轴心时代的遗产。
各主要轴心文明的代表人物与思想特征(补充你的列表)
-
古希腊:
- 苏格拉底: 通过诘问法追求真理和美德,强调“认识你自己”和灵魂的完善。
- 柏拉图: 建立理念论哲学,探索永恒不变的真理(理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影响西方哲学、政治学(《理想国》)。
-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创立逻辑学、系统化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自然科学等,强调经验观察和理性分析。
- 其他: 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如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悲剧诗人(如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也深刻反映了该时代的精神探索。
- 特征: 理性思辨、逻辑论证、对普遍真理的追求、城邦政治中的公民责任。
-
古印度:
- 释迦牟尼(佛陀): 创立佛教,核心是“四圣谛”、“八正道”,旨在通过觉悟(涅槃)解脱“苦”。
- 《奥义书》思想家: 系统阐述“梵”(宇宙本体)与“我”(个体灵魂)本质同一(“梵我合一”)的思想,是印度哲学(尤其是吠檀多派)的源头。
- 耆那教大雄: 强调极端不杀生、苦行和灵魂解脱。
- 特征: 对轮回、业力、解脱的深刻探讨,强烈的出世倾向与精神修炼传统。
-
古代中国(春秋战国 - 百家争鸣):
- 孔子(儒家): 核心是“仁”(爱人)、“礼”(社会规范)、“义”(道义)、“孝悌”等,强调道德修养、社会责任和伦理政治。
- 老子、庄子(道家): 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追求与道合一的境界,批判人为造作,强调精神自由与超越。
- 墨子(墨家): 倡导“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和逻辑思辨色彩。
- 法家(商鞅、韩非等): 强调法治、富国强兵、君主集权,主张因时变法。
- 其他: 名家(逻辑辩论)、阴阳家(阴阳五行)、兵家等。
- 特征: 对现实社会政治秩序、伦理道德、治国方略的深刻关切和多元探讨,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儒道互补、外儒内法等)。
-
古代以色列(犹太教):
- 希伯来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阿摩司等): 强调唯一神雅威(耶和华)的绝对权威、道德律法(十诫)、社会公义、弥赛亚救赎的希望。他们的思想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重要源头。
- 特征: 强烈的宗教伦理色彩、一神信仰、契约观念(神人立约)、对历史意义的独特理解(线性史观)。
-
波斯(琐罗亚斯德教):
- 琐罗亚斯德: 创立了以阿胡拉·马兹达(善神)与安格拉·曼纽(恶神)二元对立为核心的宗教,强调善思、善言、善行,相信末日审判和最终善的胜利。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有影响。
- 特征: 强烈的善恶二元论、伦理宗教色彩、对末世论的关注。
轴心时代的意义(雅斯贝尔斯的观点)
- 人类精神的共同起源: 雅斯贝尔斯认为,轴心时代标志着真正意义上“人”的诞生,是人类精神觉醒并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是现代人精神家园的共同源头。
- 超越文明的对话基础: 尽管各文明发展路径不同,但轴心时代提出的根本性问题和精神追求具有普遍性,这为不同文明间进行深度对话和理解提供了可能。
- 对现代危机的启示: 雅斯贝尔斯在二战后提出此理论,也隐含着对现代性危机的思考。他认为,面对技术理性和虚无主义的挑战,人类需要重新回到轴心时代的精神源头去寻找智慧和力量,进行新的“轴心突破”。
总结来说,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时代”理论,深刻地揭示了在公元前第一个千年中期,人类几大主要文明不约而同地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精神革命。这场革命塑造了人类理解世界、自身和超越者的基本框架,其影响至今仍在塑造着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和文明形态。它提醒我们,人类拥有共同的精神根基,也面临着相似的终极追问。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