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公共图书

BA公共电子书

BB公共音频

BC公共视频

     

| 汤一介新轴心时代 | 中华民族 | 中华文化 | 老钱文化 | 毛泽东社会重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五族共和_百度百科 |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_百度百科 |

六大古都都有哪些文化特色?(2017年08月04日)辛亥革命:"五族共和"如何成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原则(2024-09-25) "五族共和"及其历史意义(20160921)

《全球通史》作者讲述为何要研究历史(20180130) 人类"轴心时代"的思想光芒(20170331)新轴心时代的哲学瞩望,"汤一介当代学人讲座"北大开讲(2024-09-12)

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如何看待"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网页链接 | 柯林武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网页链接 |

 

汤一介先生对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其提出的“新轴心时代”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前瞻性和现实意义。他敏锐地洞察到全球化时代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格局和新挑战,并试图为未来的文化发展指明方向。以下是汤一介“新轴心时代”概念的核心内涵及其与前轴心时代的对比:

汤一介“新轴心时代”的核心观点:

  1. 跨文化性是其根本特征:

    • 与前轴心时代对比: 雅斯贝尔斯描述的轴心时代,各大文明(中国、印度、希腊、希伯来等)的思想突破基本上是独立发生、平行发展的,彼此之间虽有零星交流(如希腊与波斯、印度),但总体上是相对封闭和隔绝的。
    • 新轴心时代的特质: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接触、交流、碰撞、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世界不再是彼此孤立的“文明孤岛”,而是紧密相连的“地球村”。
    • 动力来源: 汤一介强调,跨文化对话和跨文化研究将成为推动“新轴心时代”文化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通过深入理解“他者”,才能更好地反思“自我”,并在互动中激发新的思想火花。
  2. 跨学科融合是创新引擎:

    • 与前轴心时代对比: 轴心时代的思想家(如中国的诸子、希腊的哲学家、印度的宗教导师)往往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但当时的学科分野尚不清晰。
    • 新轴心时代的特质: 现代知识体系高度分化,但也带来了学科壁垒。汤一介预见,未来的重大思想突破和文化创新将越来越依赖于不同学科(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
    • 动力来源: 解决日益复杂的全球性问题(如生态危机、伦理困境、科技伦理、社会公平等)需要综合性的视角和方法,这必然要求打破学科界限,进行跨学科的协同研究
  3. 群体合力取代个体圣哲:

    • 与前轴心时代对比: 轴心时代的精神突破常常与少数几位具有超凡魅力和思想深度的“圣哲”(如孔子、老子、佛陀、苏格拉底、先知)的名字紧密相连。
    • 新轴心时代的特质: 汤一介认为,未来的思想创造和文化繁荣将不再主要依赖少数天才思想家,而是由众多思想家、学者、艺术家、实践者组成的群体共同推动。知识生产的方式更加社会化、网络化、协作化。
    • 动力来源: 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使得个人难以掌握所有领域的知识。思想的进步将依赖于全球范围内思想者群体的交流、碰撞、合作与合力。这种群体合力将使文化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入
  4. 目标:应对共同挑战,寻求新的普世价值:

    • 汤一介提出“新轴心时代”并非仅仅是一种描述,更是一种期许和努力方向。他期望通过跨文化对话、跨学科融合和群体合力,人类能够共同面对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如冲突、不平等、环境危机、精神危机),在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寻求和构建能被不同文明、不同民族所接受的新的普世性价值观念和伦理原则,为人类未来的和平与发展提供精神指引。

汤一介理论的意义与价值:

总结:
汤一介的“新轴心时代”理论,在深刻把握雅斯贝尔斯“轴心时代”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根据全球化时代的新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新范式:以跨文化对话为根本语境,以跨学科融合为创新引擎,以思想者群体的合力为主要推动力量。这一理论不仅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更对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