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道路术语 | 公路术语 | 专业名词术语理解 | GBJ 124-88道路工程术语标准 |

2.1 术语(CJJ 1-200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2.1 术语(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2.1 术语(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2.1 术语(CJJ 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2 术 语(CJJ 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2.1 术语(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2.1 术语(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2 术 语(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2.1 术语(CJJ 221-2015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2 术 语(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2.1 术语(GB 50917-2013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

2.1 术语(GB 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2.1 一般术语(CJJ/T 119-2008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2.1 术语(CJJ 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2.1 术语(CJJ 166-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2.1 术语(GB 50917-2013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

2.1 术语(CJJ 242-2016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

CJJ1 2.1 术语(CJJ 1-2008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2.1.1 水泥混凝土面层cement concrete surface course
    用水泥混凝土铺筑的道路面层。

2.1.2 沥青面层 bituminous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作结合料铺筑道路面层的统称。

2.1.3 沥青混合料面层 bituminous mixed surface course
    用沥青结合料与不同矿料拌制的特粗粒式、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沥青混合料铺筑面层的总称。

2.1.4 主控项目 dominant item
    城镇道路工程中的对质量、安全、卫生、环境保护和公众利益起决定性作用的检验项目。

2.1.5 一般项目 general item
    除主控项目以外的检验项目。

2.1.6 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从进场的材料、构配件、设备或城镇道路工程检验项目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所进行的检验。

CJJ37 2.1 术语(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2.1.1 主路 main road
    快速路或主干路中与辅路分隔,供机动车快速通过的道路。

2.1.2 辅路 side road
    集散快速路或主干路交通,设置于主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可间断或连续设置的道路。

2.1.3 设计速度 design speed
    道路几何设计(包括平曲线半径、纵坡、视距等)所采用的行车速度。

2.1.4 设计年限 design life
    包括确定路面宽度而采用的远期交通量的年限与为确定路面结构而采用的保证路面结构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设计使用年限两种。

2.1.5 通行能力 traffic capacity
    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道路上某一路段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交通流率。

2.1.6 服务水平 level of service
    衡量交通流运行条件及驾驶人和乘客所感受的服务质量的一项指标,通常根据交通量、速度、行驶时间、行驶(步行)自由度、交通中断、舒适和方便等指标确定。

2.1.7 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 colorful asphalt concrete pavement
    脱色沥青与各种颜色石料或树脂类胶结料、色料和添加剂等材料在特定的温度下拌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和路用性能的新型沥青混凝土路面。

2.1.8 降噪路面 reducing noise pavement
    具有减低轮胎和路面摩擦产生的噪声功能的路面。

2.1.9 透水路面 pervious pavement
    能使降水通过空隙率较高、透水性能良好的道路结构层路面。

CJJ193 2.1 术语(CJJ 193-20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2.1.1 快速路 expressway
    采用中间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实现连续交通流,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

2.1.2 主干路 arterial road
    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骨架作用,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交通性干路。

2.1.3 次干路 secondary trunk road
    在城市道路网中起集散交通功能,与主干路结合组成干路网的区域性干路。

2.1.4 支路 branch road
    连接次干路与居住区、工业区、交通设施等内部道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的道路。

2.1.5 道路建筑限界 boundary line of road construction
    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2.1.6 设计交通量 design traffic volume
    为确定道路车道数而预测的交通量,即预期到设计年限末时道路的交通量,分为日交通量和高峰小时交通量。

2.1.7 总体设计 general design
    为系统、全面地协调道路工程项目外部和内部各专业间的关系,确定本项目及其各分项的技术标准、建设规模、主要技术指标和设计方案,完成道路工程建设项目各阶段的总体目标而进行的设计。

2.1.8 集散车道 collection-distributed lane
    为减少互通式立体交叉主线上进出口的数量和交通流的交织,在主线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主线平行且横向分离、并在两端与主线相连、供进出主线车辆通行的附加车道。

2.1.9 辅助车道 auxiliary lane
    在互通式立体交叉分流段上游、合流段下游,为使匝道与主线车道数平衡且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主线外侧增设的附加车道。

2.1.10 停车视距 stopping sight distance
    汽车行驶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达到障碍物前安全停车止,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2.1.11 平面交叉 at-grade intersection
    道路与道路,或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

2.1.12 立体交叉 grade-separated junction
    道路与道路,或道路与轨道交通线路在不同高程上的交叉。

CJJ194 2.1 术语(CJJ 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2.1.1 路基 subgrade
    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横断面要求修筑的带状结构物,是路面结构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来的行车荷载。

2.1.2 路床 roadbed
    路面结构底面以下0.80m范围内的路基部分,分为上路床(0~0.30m)和下路床(0.30m~0.80m)。

2.1.3 一般路基 ordinary subgrade
    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均良好的路段修筑的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2.1.4 特殊路基 special subgrade
    位于特殊岩土地段、不良地质地段的路基,或者高填、深挖的路基,或者其性能受自然因素影响强烈的路基。

2.1.5 路基回弹模量 subgrade modulus
    路基重复加-卸载试验中,某一应力级位条件下,卸载阶段的竖向应力与对应回弹应变的比值。

2.1.6 CBR(加州承载比) California bearing ratio
    表征路基填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能力的一种强度指标,即标准击实试件在水中浸泡4昼夜后,在规定贯入量时所施加的单位压力与标准碎石在相同贯入量时所施加的单位压力之比值,以百分数表示。

2.1.7 压实度 degree of compaction
    路基压实后的实测干密度与标准击实试验所得的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1.8 路基湿度 subgrade moisture
    路基中水的含量状态,可用含水率、稠度、饱和度等表示。

2.1.9 路基稠度 subgrade consistency
    表征路基湿度状态的一种指标,即路基土的含水率与液限之差和塑限与液限之差的比值。

2.1.10 路基临界高度 critical height of subgiade
    在最不利季节,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态时,路床顶面距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的最小高度。

2.1.11 路基相对高度 relative height of subgrade
    路基边缘高出地下水位或地表长期积水位的高度。

2.1.12 填石路基 rock-filld subgrade
    用粒径大于40mm、含量超过70%的石料填筑的路基。

CJJ129 2 术 语(CJJ 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

2.0.1 快速路 expressway 
在城市内修建的,中央分隔、全部控制出入、控制出入口间距及形式,具有单向双车道或以上的多车道,并设有配套的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的城市道路。

2.0.2 出入口 entranceandexit
供车辆驶出或进入快速路的单向交通路口,设置于快速路右侧,一般通过互通式立交匝道、高架路匝道、辅路匝道连接。

2.0.3 基本路段 basic section
快速路车行道不受出入口合流、分流、交织车流影响的路段。

2.0.4 辅路 relief road
集散快速路交通的道路,设置于快速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辅路设置根据需要分为两个互通式立交间间断的辅路或通过立交的连续辅路。

2.0.5 匝道 ramp
专门连接两条道路的一段专用道路,包括互通式立体交叉连接道路、快速路与辅路的连接道路、高架路或堑式路与地面道路连接的道路,一般为单向交通。

CJJ169 2.1 术语(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2.1.1 沥青路面 asphalt pavement
    铺筑沥青面层的路面。

2.1.2 水泥混凝土路面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铺筑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路面。

2.1.3 砌块路面 block stone pavement
    用一定形状的石料或人工预制砌块铺筑面层的路面。

2.1.4 当量轴次 equivalent single axle loads
    按变形、应力或疲劳断裂损坏等效原则,将不同车型、不同轴载作用次数换算成与标准轴载相当的轴载作用次数。

2.1.5 累计当量轴次 cumulative equivalent axle loads
    在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上或临界荷位处的当量轴次总和。

2.1.6 设计基准期 design reference period
    在进行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时,考虑持久设计状况下各项基本变量与时间关系所取用的基准时间参数。

2.1.7 可靠度 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8 目标可靠度 objective reliability
     综合考虑工程安全度和工程经济性等方面的因素而确定的最佳可靠度。

2.1.9 半刚性基层 semi-rigid base
    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铺筑的基层。

2.1.10 刚性基层 rigid base
    用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贫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与连续配筋混凝土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2.1.11 柔性基层 flexible base
    用热拌或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碎石与粒料类等材料铺筑的基层。

2.1.12 透层 prime coat
    在非沥青材料基层上喷洒乳化沥青、液体沥青而形成透入基层表面一定深度的薄层。

2.1.13 粘层 tack coat
    在沥青层与沥青层、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洒布的沥青材料薄层。

2.1.14 封层 seal coat
    在沥青面层或基层上铺筑的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 

2.1.15 设计弯沉值 design deflection
    根据设计基准期内一个车道上预计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道路等级、面层和基层类型而确定的路表弯沉值。

2.1.16 容许拉应变 allowable tensile strain
    根据累计标准轴载作用次数,利用修正后沥青混合料疲劳方程计算确定的沥青层层底临界位置的拉应变。

2.1.17 容许拉应力 allowable tensile stress
    半刚性材料的抗拉强度与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2.1.18 容许剪应力 allowable shear stress
    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强度与抗剪强度结构系数之比。

2.1.19 抗拉强度结构系数 tensile strength structural coefficient
    考虑半刚性材料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

2.1.20 抗剪强度结构系数 shear strength structural coefficient 
    考虑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破坏特性的安全系数。

2.1.21 最不利季节 worst season
    路基路面结构处于最不利工作状态的季节。

2.1.22 可靠度系数 reliability coefficient
    为保证所设计的结构具有规定的可靠度,而在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中采用的单一综合系数。 

GB50647 2.1 术语(GB 50647-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

2.1.1 交通功能 traffic function
    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对出行者所能提供的交通服务和服务水平。

2.1.2 宏观交通组织 macro traffic organization
    在一定范围的交通系统中,规定各类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关系,使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系统中能有序、安全、高效地通行的交通运行方案。

2.1.3 微观交通组织 micro traffic organization
    在交叉口可通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面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向各方向疏散,以保障人流和车流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

2.1.4 快速公共交通 bus rapid transit(BRT)
    运用大容量公共交通车辆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在专用的车道上运行,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2.1.5 信号控制交叉口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6 无信号控制交叉口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
    不用交通信号灯,而用交通标志、标线或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通行权的规定,组织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7 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 yield sign intersection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减速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减速、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2.1.8 停车让行标志交叉口 stop sign intersection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或次要道路相交,用停车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或各向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停车嘹望,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2.1.9 全无管制交叉 uncontrolled intersection
    没有任何管制措施,各流向的交通流按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先后通行次序通行的平面交叉口。

2.1.10 枢纽立交 key interchange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快速路与快速路、城际高速公路或重要主干路相交,车流分层通行的交叉、转向交通节点。

2.1.11 一般立交 common interchange
    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与城市快速路或城际高速公路相交,主线车流分层通行的交叉、转向交通节点。

2.1.12 分离立交 grade separation without ramps(flyover or underpass)
    城市快速路或交通量特大的主干路与其他城市道路相交,主线车流以上跨或下穿方式连续通行、无任何形式转向匝道的交通节点。

2.1.13 集散车道 collector-distributor lane
    为了减少立体交叉主线上进出口的数量和交通流的交织,在主线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主线平行且横向分离,并在两端与主线相连,供进出主线车辆运行的车道。

2.1.14 辅助车道 auxiliary lane
    在立体交叉分流段上游、合流段下游,为使匝道上、下游主线道路车道数平衡且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主线一侧增设的车道。

2.1.15 进口道 approach
    平面交叉口上,车辆从上游路段驶入交叉口的一段车行道。

2.1.16 出口道 exit
    平面交叉口上,车辆从交叉口驶入下游路段的一段车行道。

2.1.17 基本饱和流量 basic saturation flow
    理想条件下,一条进口车道上单位绿灯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

2.1.18 规划(设计)饱和流量 planning(design)saturation flow
    基本饱和流量经各种影响因素修正后的饱和流量。

2.1.19 短间距交叉口 short distance intersection
    相邻交叉口间距小于上游交叉口所需出口道总长与下游交叉口所需进口道总长之和的两交叉口。

CJJ152 2 术 语(CJJ 152-20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2.0.1 枢纽立交 key interchange
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快速路与快速路、高速公路或重要主干路相交的主线车流分层通行的交通枢纽节点。

2.0.2 一般立交 common interchange
城市主干路或次干路与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相交的主线车流分层通行的交通转换节点。

2.0.3 信号控制交叉口 signalized intersection
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0.4 停车让行交叉口 stop sign intersection
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停车让行标志来组织分配相冲突交通流的通行时间,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停车瞭望,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2.0.5 全无管制交叉口 uncontrolled intersection
无任何交通管制措施,各种流向的交通流按交通法规规定的先后次序通行的平面交叉口。

2.0.6 交通岛 traffic island
为渠化分隔交通流和提供行人过街驻足而设置在路面上的各种岛状设施,可用构筑物或路面画线设置。按功能可分为中心岛、导流岛和安全岛等。

2.0.7 渠化设计 channelinged design at road intersection
运用标线、标志和实体设施以及局部展宽进口端等措施对交通流作分流和导向设计,以消除交叉口各向交通流间的相互干扰。设计内容包括车道功能划分、导向标线和导向岛等。

2.0.8 左转超前候驶 left turn vehicles stopped ahead crosswalk line waiting for green light
信号灯管制的大型平交路口,当左转车流量较大时,采取适量左转车越过人行横道(在无人行横道时越过同向进口端的直行停车线)停放候驶,以便于超前候驶的左转车在绿灯亮时,赶在对向直行车到达左直冲突点前通过冲突点,从而提高路口通行能力的方法。

2.0.9 道路中线偏移法 center line of road deflective method
在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时,为增加进口道的车道数以提高通行能力,而将道路中心线向出口道方向偏移的一种标线措施。

2.0.10 辅助车道 auxiliary lane
在立体交叉分流段上游、合流段下游,为使匝道上、下游主线道路车道数平衡且保持主线的基本车道数而在主线一侧增设的车道。

2.0.11 集散车道 collection-distributed lane
为了减少立体交叉主线上进出口的数量和交通流的交织,在主线一侧或两侧设置的与主线平行且横向分离、并在两端与主线相连、供进出主线车辆运行的车道。

2.0.12 变速车道 variable velocity lanes
在互通式立交出入口处,供车辆进出主线加、减速行驶的附加车道(包括渐变段)。

2.0.13 交织路段 interweaved section
在立交中,从合流一侧的楔形端部到分流一侧的楔形端部之间的路段,供车辆从合流到分流进行交织行驶。

2.0.14 迂回式立交 detour type interchange
互通式立交的一种基本形式,其特点是左转车流需先右转至远离路口后,再迂回转向180°实现左转。

2.0.15 辅路 relief road
集散快速路交通的道路,设置于快速路两侧或一侧,单向或双向行驶交通。辅路设置根据需要分为两个互通式立交间间断的辅路或通过立交的连续辅路。

CJJ221 2.1 术语(CJJ 221-2015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2.1.1 城市地下道路 urban underground road
    地表以下供机动车或兼有非机动车、行人通行的城市道路。

2.1.2 地下车库联络道 underground parking link
    用于连接各地块地下车库并直接与城市道路相衔接的地下车行道路。

2.1.3 出入口 entrance and exit
    在地下道路主线上设置的供车辆驶出或驶入地下道路主线的单向交通路口,一般通过匝道与衔接道路连接。

2.1.4 多点进出 multi-entrances and exits
    城市地下道路除在两端与地面道路连接外,还在地下道路内通过匝道与其他道路相连接,形成多个出入口。

2.1.5 洞口 portal
    地下道路洞身暗埋段的端部。

2.1.6 地下通道 underpass
    穿越道路或铁路线的构筑物。

GB50763 2 术 语(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2.0.1 缘石坡道 curb ramp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为了避免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行人进入人行道的一种坡道。

2.0.2 盲道 tactile ground surface indicator
在人行道上或其他场所铺设的一种固定形态的地面砖,使视觉障碍者产生盲杖触觉及脚感,引导视觉障碍者向前行走和辨别方向以到达目的地的通道。

2.0.3 行进盲道 directional indicator
表面呈条状形,使视觉障碍者通过盲杖的触觉和脚感,指引视觉障碍者可直接向正前方继续行走的盲道。

2.0.4 提示盲道 warning indicator
表面呈圆点形,用在盲道的起点处、拐弯处、终点处和表示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提示视觉障碍者前方将有不安全或危险状态等,具有提醒注意作用的盲道。

2.0.5 无障碍出入口 accessible entrance
在坡度、宽度、高度上以及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出入口。

2.0.6 平坡出入口 ramp entrance
地面坡度不大于1:20且不设扶手的出入口。

2.0.7 轮椅回转空间 wheelchair turning space
为方便乘轮椅者旋转以改变方向而设置的空间。

2.0.8 轮椅坡道 wheelchair ramp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乘轮椅者通行的坡道。

2.0.9 无障碍通道 accessible route
在坡度、宽度、高度、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通行的通道。

2.0.10 轮椅通道 wheelchair accessible path/lane
在检票口或结算口等处为方便乘轮椅者设置的通道。

2.0.11 无障碍楼梯 accessible stairway
在楼梯形式、宽度、踏步、地面材质、扶手形式等方面方便行动及视觉障碍者使用的楼梯。

2.0.12 无障碍电梯 wheelchair accessible elevator
适合行动障碍者和视觉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电梯。

2.0.13 升降平台 wheelchair platform lift and stair lift
方便乘轮椅者进行垂直或斜向通行的设施,

2.0.14 安全抓杆 grab bar
在无障碍厕位、厕所、浴间内,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移动和支撑的一种设施。

2.0.15 无障碍厕位 water closet compartment for wheelchair users
公共厕所内设置的带坐便器及安全抓杆且方便行动障碍者进出和使用的带隔间的厕位。

2.0.16 无障碍厕所individual washroom for wheelchair users
出入口、室内空间及地面材质等方面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且无障碍设施齐全的小型无性别厕所。

2.0.17 无障碍洗手盆 accessible wash basin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带安全抓杆的洗手盆。

2.0.18 无障碍小便器 accessible urinal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带安全抓杆的小便器。

2.0.19 无障碍盆浴间 accessible bathtub
无障碍设施齐全的盆浴间。

2.0.20 无障碍淋浴间 accessible shower stall
无障碍设施齐全的淋浴间。

2.0.21 浴间坐台 shower seat
洗浴时使用的固定坐台或活动坐板。

2.0.22 无障碍客房 accessible guest room
出入口、通道、通信、家具和卫生间等均设有无障碍设施,房间的空间尺度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活动的客房。

2.0.23 无障碍住房 accessible housing
出入口、通道、通信、家具、厨房和卫生间等均设有无障碍设施,房间的空间尺度方便行动障碍者安全活动的住房。

2.0.24 轮椅席位 wheelchair accessible seat
在观众厅、报告厅、阅览室及教室等设有固定席位的场所内,供乘轮椅者使用的位置。

2.0.25 陪护席位 seats for accompanying persons
设置于轮椅席位附近,方便陪伴者照顾乘轮椅者使用的席位。

2.0.26 安全阻挡措施 edge protection
控制轮椅小轮和拐杖不会侧向滑出坡道、踏步以及平台边界的设施。

2.0.27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 accessible vehicle parking lot
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的机动车停车位。

2.0.28 盲文地图 braille map
供视觉障碍者用手触摸的有立体感的位置图或平面图及盲文说明。

2.0.29 盲文站牌 bus-stop braille board
采用盲文标识,告知视觉障碍者公交候车站的站名、公交车线路和终点站名等的车站站牌。

2.0.30 盲文铭牌 braille signboard
安装在无障碍设施上或设施附近固定部位上,采用盲文标识以告知信息的铭牌。

2.0.31 过街音响提示装置 audible pedestrian signals for street crossing
通过语音提示系统引导视觉障碍者安全通行的音响装置。


2.0.32 语音提示站台  bus station with intelligent voice prompts
设有为视觉障碍者提供乘坐或换乘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的语音提示系统的站台。


2.0.33 信息无障碍  information accessibility
通过相关技术的运用,确保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都能够平等地、方便地获取和利用信息。


2.0.34 低位服务设施  low height service facilities
为方便行动障碍者使用而设置的高度适当的服务设施。


2.0.35 母婴室  mother and baby room
设有婴儿打理台、水池、座椅等设施,为母亲提供的给婴儿换尿布、喂奶或临时休息使用的房间。


2.0.36 安全警示线  safety warning line
用于界定和划分危险区域,向人们传递某种注意或警告的信息,以避免人身伤害的提示线。

GB506882.1 术语(GB 50688-2011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

2.1.1 路权 right of way 
    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

2.1.2 警告标志 warning sign
    警告车辆、行人注意道路交通的标志。

2.1.3 禁令标志 prohibition sign
    禁止或限制车辆、行人交通行为的标志。

2.1.4 指示标志 mandatory sign
    指示车辆、行人应遵循的标志。

2.1.5 指路标志 guide sign
    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信息的标志。

2.1.6 可变信息标志 changeable message sign
    可变信息标志是一种依交通、道路、气候等状况的变化,可以随之改变显示内容的标志。

2.1.7 主动发光标志 active luminous sign 
    在光线较暗时能够被清楚辨认的,带有图形、符号的,通过电能或其他能源使其自身内部发光的标志。

2.1.8 逆反射 retro-reflection
    反射光线从靠近入射光线的反方向向光源返回的反射。

2.1.9 轮廓标 delineator 
    用以指示道路前进方向和边缘轮廓、具有逆反射性能或主动发光形式的交通安全设施。

2.1.10 路侧安全净区 roadside clear zone 
    在城市道路机动车道两侧、相对平坦、无非机动车道、无人行道、无任何障碍物、可供失控车辆重新返回正常行驶路线的带状区域。

2.1.11 防撞垫 crash cushion
    独立的防护结构,在受到车辆碰撞时,通过自身的结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减轻对乘员的伤害程度。

2.1.12 可导向防撞垫 redirective crash cushion
    具有侧面碰撞导向功能的防撞垫。

2.1.13 非导向防撞垫 non-redirective crash cushion
    不具有侧面碰撞导向功能的防撞垫。

2.1.14 相位 phase
    同时获得通行权的一个或多个交通流的信号显示状态。

2.1.15 信号周期 signal circle
    信号灯相位按设定的顺序显示一周所需的时间。

2.1.16 协调控制 coordinated control 
    把多个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参数进行关联控制的一种方式。

2.1.17 人行护栏 pedestrian guardrail 
    防止行人跌落或为使行人与车辆隔离而设置的保障行人安全的设施。

2.1.18 分隔设施 separate facilities 
    道路范围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车辆和行人之间以及逆向交通之间,为规范通行空间设置的构造物。

2.1.19 防眩设施 anti-glare facilities 
    为夜间行车的驾驶人员免受对向来车前灯眩光干扰而设置的构造物。

2.1.20 限界结构 delimitation structure
    车行道净空周边的主体结构物。

2.1.21 主体结构防撞设施 collision protection facilities for main structure
    在容易被撞击的主体结构上增加的抗撞击构件。

2.1.22 附属保护防撞设施 collision protection facilities for subsidiary structure
    在容易被撞击的主体结构前方,单独设置的保护主体结构的防撞设施。

2.1.23 隔离栅 guard fence
    为防止行人、非机动车辆等进入快速路、匝道或其他禁入区域而设置的栅栏。

2.1.24 声屏障 acoustic barrier
    一种专门设计的立于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声学障板。

2.1.25 交通监控 traffic surveillance and control
    通过采集、处理和发布道路交通信息,为交通管理者提供一种用于道路交通运行和管理的技术措施。

CJJT119 2.1 一般术语(CJJ/T 119-2008城市公共交通工程术语标准)

2.1.1 城市公共交通 urban public transport
    在城市地区供公众乘用的各种交通方式的总称。也可简称公共交通或公交。

2.1.2 公共交通方式 public transport modes
    按公共交通工具的类型和运行特征划分的各种客运形式。

2.1.3 公共交通工具 public transport means
    泛指供乘客乘用的公共交通车、船等运输工具。

2.1.4 客运 passenger transport
    公共交通企业运送乘客的业务活动。

2.1.5 乘客 passenger
    乘用公共交通工具的人。

2.1.6 城市公共交通工程 urban public transport engineering
    关于城市公共交通的研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维护、更新等全部工作的总称。

2.1.7 公共交通规划 public transport planning
    根据居民出行的分布及其发展趋势,统筹安排不同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分工、线网布局、场站建设、车船配置以及相应的人员和机构等事项的发展计划。

2.1.8 公共交通运营 public transport operation
    公共交通运行和经营。

2.1.9 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urban public transport systems
    由若干种公共交通方式的线路、场站、交通工具及运营组织等组成的客运有机整体。

2.1.10 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 urban rapid transit systems
    城市快速公共汽车系统、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快速轮渡系统的总称。

2.1.11 公共交通信息系统 public transport information system
    利用现代通信、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公共交通业务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系统。

2.1.12 城市交通结构 urban transport structure
    居民出行所采用的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自备汽车等交通方式,分别承担的出行量占出行总量的百分比。

2.1.13 公共交通优先 public transport priority
    在政策、法规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对公共交通实行优惠。

2.1.14 公共交通标志 public transport signs
    便于公众识别的表明公共交通行业特征的专用图形符号。

2.1.15 公共交通企业 public transport enterprise
    经营公共交通业务的经济实体。

CJJ11 2.1 术语(CJJ 11-20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

2.1.1 可靠性 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2.1.2 可靠度 degree of reliability
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

2.1.3 设计洪水频率 design flood freguency
设计采用的等于或大于某一强度的洪水出现一次的平均时间间隔为洪水重现期,其倒数为洪水频率。

2.1.4 设计基准期 design period
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5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6 作用(荷载) action (load)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

2.1.7 永久作用 permanent action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2.1.8 可变作用 variable action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2.1.9 偶然作用 accidental action 
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2.1.10 作用效应 effect of action
由作用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例如内力、变形、裂缝等。

2.1.11 作用效应的组合 combination for action effects
结构或在结构构件上几种作用分别产生的效应随机叠加。

2.1.12 设计状况 design situation
代表一定时段的一组物理条件,设计时应做到结构在该时段内不超越有关的极限状态。

2.1.13 极限状态 limit state
结构或构件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14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ultimate limit states
对应于桥梁结构或其构件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或变位的状态。

2.1.15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s
对应于桥梁结构或其构件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某项规定限值的状态。

2.1.16 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es
为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安全性,根据工程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

2.1.17 高架桥 viaduct
通过架空于地面修建的城市道路称为高架道路。其构筑物称为高架桥。

2.1.18 地下通道 underpass
穿越道路或铁路线的构筑物,称为地下通道。

2.1.19 小型车专用道路 compacted car-only road
只允许小型客(货)车通行的道路。

CJJ166 2.1 术语(CJJ 166-201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

2.1.1 地震动参数区划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ing
    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

2.1.2 抗震设防标准 seismic fortification criterion 
    衡量抗震设防要求的尺度,由地震基本烈度和城市桥梁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

2.1.3 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n 
    作用在结构上的地震动,包括水平地震作用和竖向地震作用。

2.1.4 E1 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n E1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短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一级设防水准。

2.1.5 E2 地震作用 earthquake action E2
    工程场地重现期较长的地震作用,对应于第二级设防水准。

2.1.6 地震作用效应 seismic effect
    由地震作用引起的桥梁结构内力与变形等作用效应的总称。

2.1.7 地震动参数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包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反应谱曲线特征周期、地震动持续时间和拟合的人工地震时程。

2.1.8 地震安全性评价 seismic safety assessment
    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针对建设工程场地及其地震环境,按照工程的重要性和相应的设防风险水准,给出工程抗震设计参数以及相关资料。

2.1.9 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抗震设计用的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取决于地震环境和场地类别。

2.1.10 非一致地震动输入 nonuniform ground motion input
    特大跨径桥梁抗震分析中,尤其是时程分析中各个桥墩基础处的地震动输入有所不同,反映了地震动场地的空间变异性。

2.1.11 场地土分类 site classification
    根据地震时场地土层的振动特性对场地所划分的类型,同类场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

2.1.12 液化 liquefaction 
    地震中覆盖土层内孔隙水压急剧上升,一时难以消散,导致土体抗剪强度大大降低的现象。多发生在饱和粉细砂中,常伴随喷水、冒砂以及构筑物沉陷、倾倒等现象。

2.1.13 抗震概念设计 seismic conceptual design
    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归纳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桥梁结构总体布置、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2.1.14 延性构件 ductile member
    延性抗震设计时,允许发生塑性变形的构件。

2.1.15 能力保护设计方法 capacity protection design method
    为保证在预期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中的能力保护构件在弹性范围工作,其抗弯能力应高于塑性铰区抗弯能力的设计方法。

2.1.16 能力保护构件 capacity protected member
    采用能力保护设计方法设计的构件。

2.1.17 减隔震设计 seismic isolation design
    在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或基础之间设置减隔震系统,以增大原结构体系阻尼和(或)周期,降低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或)减小输入到上部结构的能量,达到预期的防震要求。

2.1.18 限位装置 restrainer
    为限制梁墩以及梁台间的相对位移而设计的构造装置。

2.1.19  P-△效应  P-△effect
    进行抗震反应分析时,考虑轴力作用和弯矩作用相互耦合的效应。

GB50917 2.1 术语(GB 50917-2013钢-混凝土组合桥梁设计规范)

2.1.1 钢-混凝土组合梁 steel-concrete composite beam
    由混凝土桥面板与钢梁通过抗剪连接件组合而成能整体受力的梁。

2.1.2 抗剪连接件 shear connector
    用于连接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并承受二者之间的水平剪力,能抵抗二者相对滑移、竖向分离,保证二者共同工作的部件。

2.1.3 有效宽度 effective width
    在进行截面强度和稳定计算时,假定板件有效的那一部分宽度。

2.1.4 有效弹性模量 effective modulus of elasticity
    将混凝土徐变随时间变化引起的应力-应变非线性关系等效为线性关系的等效弹性模量。

2.1.5 材料强度标准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设计结构或构件时采用的材料强度的基本代表值。

2.1.6 材料强度设计值 design value of material strength
    材料强度标准值除以材料强度分项系数后的值。

2.1.7 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fundamental combination for action effects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永久作用设计值效应与可变作用设计值效应的组合。

2.1.8 作用效应标准组合 standard combination for action effects
    永久作用标准值效应与主导可变作用标准值效应、伴随可变作用组合值效应的组合。

CJJ242 2.1 术语(CJJ 242-2016城市道路与轨道交通合建桥梁设计规范)

2.1.1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it,mass transit
    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单轨、有轨电车、磁浮、自动导向轨道、市域快速轨道系统。

2.1.2 设计基准期 design period
    在进行结构可靠性分析时,为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

2.1.3 设计使用年限 design working life
    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预定目的使用的年限。

2.1.4 极限状态 limit state
    整体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时,此特定状态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

2.1.5 作用 action
    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

2.1.6 永久作用 permanent action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不随时间而变化,或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可忽略不计的作用。

2.1.7 可变作用 variable action
    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比较不可忽略的作用。

2.1.8 偶然作用 accidental action
    在结构使用期间出现的概率很小,一旦出现,其值很大且持续时间很短的作用。

2.1.9 安全等级 safety class
    为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安全性,根据工程结构破坏所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划分的设计等级。

2.1.10 工后沉降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基础设施竣工铺轨开始以后产生的沉降量。 

2.1.11 列车竖向动力 vertical dynamic force of train
    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竖向动力作用。

2.1.12 列车离心力 centrifugal force of train
    列车运行在曲线上产生的倾向曲线外侧的水平力。

2.1.13 列车牵引力 tractive force of train
    列车启动时,对建筑物产生的与运行方向相反的水平力。

2.1.14 列车制动力 braking force of train
    列车制动时,对建筑物产生的与运行方向相同的水平力。

2.1.15 列车横向摇摆力 lateral sway force of train
    列车运行时对钢轨产生的横向水平力。

2.1.16 无缝线路 seamless track,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track
    钢轨连续焊接或胶结超过两个伸缩区长度的轨道。

2.1.17 伸缩力 longitudinal force due to temperature variation
    因温度变化,桥梁与长钢轨纵向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

2.1.18 挠曲力 longitudinal force due to deflection of the structure
    在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挠曲引起的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

2.1.19 断轨力 breaking force of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因长钢轨折断,引起桥梁与长钢轨相对位移而产生的纵向力。

2.1.20 无缝线路纵向水平力 longitudinal force due to contin-uously welded rail
    伸缩力、挠曲力、断轨力的总称。

2.1.21 车桥耦合振动动力响应 vehicle-bridge coupling dy-namic response
    列车过桥时,车桥动力作用的相互影响。

2.1.22 轮重减载率 rate of wheel load reduction
    车辆运营时,轮对中单侧车轮轮重减载量与左右侧车轮平均轮重之比。

2.1.23 脱轨系数 coefficient of derailment
    车辆运营时,作用于轮对中单侧车轮上的横向力和垂向力的比值。

2.1.24 斯佩林指标 sperling index
    一种用来评定车辆运行平稳性的指标。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QQ2742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