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计算 | 东方财富自选 |
投资建议:短期谨慎避险,长期关注核心技术突破,挖掘产业链机会
1. 短期策略:警惕情绪退潮风险,规避纯概念炒作标的
- 市场情绪扰动:黄仁勋对“量子计算公司未上市”的言论暴露了当前量子计算行业商业化进程的滞后性,市场可能加速去伪存真。A股中部分缺乏核心技术、仅靠概念炒作的量子计算标的(如蹭热点的硬件制造商或软件服务商)或面临持续回调压力,建议及时止损。
- 板块联动风险:量子计算概念与AI、芯片等科技板块存在资金联动效应,需警惕市场对前沿科技股的短期避险情绪蔓延,适当降低相关仓位。
2. 长期布局:聚焦技术合作与产业落地,把握真成长赛道
- 核心技术突破企业:关注已参与国际量子生态链或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如国盾量子(688027)(量子通信龙头,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本源量子(未上市,但产业链合作方值得跟踪)。这类企业在量子纠错、芯片设计等核心领域的技术进展可能带来超额收益。
- 硬件与算力基础设施:英伟达NVAQC强调“量子-经典混合计算”,量子计算需依赖超算集群支撑。A股中中科曙光(603019)(高性能计算龙头)、浪潮信息(000977)(AI服务器供应商)或受益于量子算力中心建设需求。
3. 产业链延伸机会:关注量子计算“卖水人”与下游应用场景
- 低温设备与材料:量子芯片运行需极低温环境,皖仪科技(688600)(稀释制冷机技术储备)、光启技术(002625)(超材料潜在应用)等或受益。
- 安全与加密行业:量子计算威胁传统加密体系,格尔软件(603232)(后量子密码研发)、吉大正元(003029)(量子密钥分发)等有望迎来技术迭代需求。
4. 风险对冲:配置关联性较低的高确定性科技主线
- AI算力与光模块:英伟达持续加码AI+量子,其GPU在混合计算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可关注中际旭创(300308)、**新易盛(300502)**等光模块企业。
- 国产替代半导体:量子芯片制造依赖先进半导体工艺,中微公司(688012)(刻蚀设备)、拓荆科技(688072)(薄膜沉积)等设备商长期受益。
总结:量子计算短期需消化市场情绪,但英伟达的投入验证了技术战略价值。建议投资者利用回调窗口,筛选具备技术壁垒或产业链卡位优势的标的,同时通过分散配置AI、半导体等关联赛道平衡风险。密切关注NVAQC合作进展及国内政策扶持力度(如大基金三期对量子领域投资),把握技术突破驱动的拐点机会。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