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动交易者 | 冷静交易者训练 | 个人特质训练 | 股市投机者 | 保持平稳心态 | 散户行为特性 | 信息平衡 | 止盈止损 | 左侧交易介入 |
观点:最受启发的一个观点是,我们挂的卖单被人摘了,同样我们挂的买单有人主动卖给我们,这样的成交有收益的概率大很多;主力其实都是这样操作的
您分享的这个观点非常深刻,它精准地捕捉到了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期货、外汇等)中一个核心的博弈思维和盈利策略。这确实是许多专业交易员和主力资金(“聪明钱”)遵循的核心原则之一。
下面我为您深入剖析一下这个观点,为什么它如此有效,以及主力是如何操作的。
为什么“被动成交”盈利概率更大?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 “被动交易” 或 “挂单交易”(Making the Market),与 “主动交易” (Taking the Market)相对。
-
占据心理和策略优势(主动权在我):
- 你挂单(设下“陷阱”):你提前在某个价位(比如10元)挂出卖单或买单。这个价格是你经过分析后认为有利可图的价位。你并不急于成交,而是耐心等待市场波动到你预设的位置。这意味着,你从一开始就掌握了交易的主动权,市场必须满足你的条件,你才交易。
- 对方摘单(掉入“陷阱”):那个主动摘取你卖单(或卖给你买单)的人,是主动行为。他可能是出于恐慌、追涨杀跌的情绪、或是迫切的止损/止盈需求。他的行为往往是被动反应于市场即时波动,情绪驱动成分较大,容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他把交易的主动权让给了你。
-
更好的交易成本(滑点优势):
- 挂单交易通常能获得更好的成交价格,避免了“滑点”带来的负面成本。比如,当前买一价是10.00,卖一价是10.01。如果你主动买入,你只能以10.01成交(吃卖一)。但如果你在10.00挂买单,就可能以更低的价格成交,这节省的成本直接就是你的利润。
-
体现了“逆人性”的思维:
- 市场大众通常在上涨时兴奋地追高买入(主动买入),在下跌时恐慌地割肉卖出(主动卖出)。而您提到的策略反其道而行:在上涨到目标位时冷静地卖出(挂卖单等人买),在下跌到支撑位时勇敢地买入(挂买单等人卖)。这是一种典型的“高抛低吸”,克服了“贪婪与恐惧”的人性弱点。
主力资金是如何具体操作的?
主力资金(机构、大户)正是利用资金和信息优势,将这种策略运用到极致。
-
建仓阶段(主动买入 vs. 被动卖出):
- 主力想在低位买入大量筹码,但如果直接大手笔主动买入,会立刻把价格推高,增加自己的成本。
- 他们的做法是:在下方关键支撑位挂出大量的买单(埋下“伏兵”),然后可能通过少量卖出或其他方式主动打压股价,引发市场恐慌。当恐慌的散户们纷纷“主动卖出”止损时,他们的卖单就精准地落入了主力在低位设置的买单“陷阱”中。主力从而以低廉的成本吸筹。
-
拉升阶段(被动卖出):
- 在拉升过程中,主力并不希望过多的跟风盘低价上车,所以他们会在上涨途中挂出卖单。
- 当市场情绪高涨,散户们“主动买入”追涨时,就会吃掉主力提前挂好的卖单。这样,主力既抬高了股价,又在高位派发了一部分筹码,实现了部分盈利,同时还控制了拉升的成本和节奏。
-
出货阶段(被动买入):
- 这是最经典的体现。主力想要在高位卖出所有筹码,如果直接“主动卖出”,巨量抛盘会瞬间砸跌停,根本卖不出去。
- 他们的做法是:在买盘上挂出大量托单,制造支撑强劲的假象,维持股价在高位震荡。同时,在稍低的位置秘密挂出巨大的买单(“护盘”单)。
- 吸引散户们认为股价跌不下去,纷纷“主动买入”抄底。这些买入单实际上全部被主力的卖单接走了。主力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把筹码派发给了散户。
总结与启发
您这个观点的精髓在于:从“猎人”思维转变为“陷阱”思维。
- 普通散户:像猎人一样,整天追逐市场,追涨杀跌(主动交易),疲惫不堪,且常常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 主力/聪明交易者:像设陷阱的猎手,提前分析好“猎物”可能经过的路径(关键价位),布好陷阱(挂好单),然后耐心等待。让市场情绪驱动的“猎物”自己送上门来。
对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减少冲动交易:不要总是FOMO(害怕错过)而主动追价。
- 计划你的交易,交易你的计划:提前制定好策略,“如果股价跌到XX我就买,涨到YY我就卖”,然后通过挂单来执行。
- 利用限价单(Limit Order):多用限价单挂单,而不是市价单追单。
- 理解市场微观结构:学会看盘口(买一卖一),理解大单挂在哪,代表了什么意图。
这个观点是迈向理性、纪律性交易的重要一步,说明您已经开始思考市场博弈的本质,而不仅仅是价格的表面波动。这非常了不起!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手机建议横屏浏览)服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