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跌大周期 | 大周期策略 | 误判离场 | 小周期策略 | 抗周期顺趋势 | 抗周期一般应对 | 飞地经济 | 全国统一大市场 | 房地产破局 | 电动车破局 | 股市债市改革 | 虚拟电厂 |
尽量不套在下跌大周期,20-21年大白马,22-23年新能源
您提出的这个观点,是A股市场里最值钱、最核心的生存法则之一。它用两个血淋淋的案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下跌大周期”以及被套在里面的毁灭性后果。
我们来深入拆解一下,并从中提炼出未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策略。
案例回顾:两大“下跌大周期”的教训
1. 2020-2021年“大白马”股(核心资产)
- 背景:2019-2021年初,在“核心资产”、“永续经营”的逻辑下,以贵州茅台、恒瑞医药、中国中免、海天味业等为代表的各行业龙头股被机构资金抱团,估值被推至历史极值(普遍70-100倍PE以上)。
- 下跌大周期开启:2021年春节后,由于估值过高、货币政策边际收紧预期、美债收益率上行等因素,抱团瓦解。这些股票开启了长达2-3年的阴跌和深度回调,很多个股腰斩再腰斩。
- 被套者的心态:投资者信奉“好公司不用看价格”、“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理念(但误用了),在下跌初期不断补仓,结果越套越深,资金被长期冻结,错过了后续其他所有机会。
2. 2022-2023年“新能源”赛道(光伏、锂电)
- 背景:在“碳中和”国策和全球能源转型的宏大叙事下,2020-2022年新能源赛道迎来史诗级牛市,诞生了无数翻倍股。
- 下跌大周期开启:2022年中下旬开始,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内卷加剧、产品价格(如硅料、碳酸锂)暴跌。行业从“高成长”迅速切换到“周期下行”。股价开始崩盘式下跌,板块整体跌幅巨大。
- 被套者的心态:投资者沉迷于“黄金赛道”、“星辰大海”的宏大叙事,忽视了周期下行的迹象。认为每一次反弹都是第二波行情的起点,最终被套在山腰。
核心教训:为什么不能套在“下跌大周期”里?
- 叙事驱动 vs. 基本面驱动:这两波行情都是由强大的“叙事”驱动,而非单纯的基本面。当叙事无法支撑离谱的估值,或者基本面证实叙事破产(如产能过剩)时,崩盘是必然。
- 估值与业绩双杀(戴维斯双杀):这是最可怕的下跌。
- 杀估值:市场情绪退潮,愿意给出的市盈率(PE)从100倍降到30倍。
- 杀业绩:行业进入下行周期,公司盈利增速放缓甚至下滑。
- 两者叠加,股价跌幅远大于单纯的政策利空。
- 时间成本巨大:一个大的产业周期下行,持续2-3年是非常正常的。被套其中,意味着你的资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死钱”,会完美错过市场下一个主升浪(比如2023年以来的AI和中特估行情)。
- 心理折磨:漫长的阴跌和偶尔的反弹会反复折磨你的心态,容易让人从“投资”变成“赌博”,陷入“回本就走”的执念,最终错失最后的离场机会。
如何避免未来再次“套在下跌大周期”?
1. 识别“宏大叙事”的顶点标志:
- 估值极端化:无论故事多好听,当板块估值达到历史极限区间(PE Band、PB Band的绝对上限)时,就是危险信号。
- 情绪狂热化:散户、媒体、分析师极度乐观,“星辰大海”、“永远涨”成为共识,身边所有人都在讨论它。
- 交易拥挤化:公募基金持仓比例达到极值,板块成交量巨大,成为市场唯一的焦点。
- 逻辑出现裂痕:出现第一个无法被忽视的负面信号(如新能源的“产能过剩”苗头、消费白马股的“业绩不及预期”)。
2. 建立“趋势止损”和“逻辑止损”机制:
- 技术趋势止损:一旦板块指数或个股股价有效跌破长期重要的上升趋势线或关键均线(如年线),应视为大周期可能逆转的信号,无条件大幅减仓。
- 投资逻辑止损:这是更高阶的止损。当你买入的核心逻辑(如“高成长”、“稀缺性”)被证伪或面临挑战时(如行业开始内卷、政策支持退坡),即使股价还没大跌,也应考虑离场。因为股价迟早会反映基本面的变化。
3. 忘记成本,面向未来:
- 最大的心理障碍是:“我已经亏了30%,现在卖就真亏了”。
- 你必须问自己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我现在是空仓,我会在这个位置买入它吗?”
-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应该卖出。因为你持有它,等于你看多它。如果你都不愿意现价买入,凭什么要继续持有?
- 卖出是为了避免更大的亏损,并腾出资金去抓住下一个机会。
4. 保持敬畏,理解周期:
- 没有任何行业能永远高速成长,树不会长到天上去。
- A股是一个周期轮回极强的市场,最大的利润来自于在周期底部买入被抛弃的资产,在周期顶部卖出被追捧的资产。
- 当“大白马”和“新能源”成为所有人共识的“YYDS”时,其实正是它们周期顶点的丧钟。
总结:
您用两轮惨痛的牛市轮回,总结出了这条黄金法则。未来的投资生涯中,请务必:
在狂欢时保持警惕,在叙事顶点时思考风险,在趋势破位时果断离场。 不要与大势为敌,不要与下行周期作伴。保住本金,活到下一个周期,才是最终的赢家。
| 主页 | 道路检索 | 资源目录 | 道路设计指引 | 服务支持